3Q中文网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六卷 第四十章 合一

第六卷 第四十章 合一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每天收到各地灵修爱好者的众多信件中,询问灵修的目的的信件占了一半以上,梦灵作为会所信件回复处理的负责人之一,除了认真地一一阅读之外,更是亲自回复,梦灵专门就灵修真正的目的给大家的回复如下:

    灵修真正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个人回家,回到内心的家、回到真实的自我、回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之本源,而非去追寻某种神秘的力量和源头。

    很多人还没有真正了解灵修,甚至有了一些偏见和误识。灵修和心理咨询一样,都容易被人误以为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其实,灵修就是指灵性上的修炼,而灵性是指每个心灵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内心,去借助专业的途径和方式去探寻内心的力量和自我的本质。一个人身体健康强壮免疫力强需要注重营养和锻炼,而心理的健康、心情的舒畅、人际的和谐、智慧的运用也是要注意精神营养和心灵锻炼的。生活实相里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来帮助我们成长与提升的。

    灵修并不意味着解决人所有的困惑和消除所有的问题,而是让人可以把曾经一直往外找寻原因、责任和方法的关注点,拉回到自己的身上。借着这个往内看的过程,去找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状况出现和存在?是我的什么信念、过往和生命模式导致了这样的实相?”“我要的全新的身心状态又是什么?”“我需要做些什么改变才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全新状态?”

    灵修是回归于真实,而遮挡真实的是小我。尽管小我不受欢迎, 但它却穿梭在生活的不同层面,只要还没有看透它,就会被它牵着走。 在众人面前遮掩自己的灵修路是正常的反应,你怕别人说三道四,把自己划为另类。但又很难给他们解释清楚。在时机不成熟时,跟别人谈论灵修是困难的,中间会有许多隔阂和断层。就像一个会游泳跟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谈游泳是比较困难的一样。两人的感受都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即便可以谈论。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很别扭。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同行者,跟他们交谈会比较顺畅、愉快,也有助于自己的提升。但在场合不合适的时候,你只要保持觉知就可以了。

    把觉察自己当成一种习惯,这样你就不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和眼光了。因为你关注的方向是内在。它会减弱你对外在的认同,一旦认同感下降,轻松与自在就会走向你,甚至成为你。

    欢喜的是你的心。害怕的是你的头脑。持续你内心因灵修而生出的欢喜,觉察你头脑里的恐惧和恐惧背后的念头和故事。让头脑安静下来,生命便可以经由我们的心而顺畅流动。

    在回复的结尾,梦灵还专门附上一首灵性小诗供大家更好地感悟,在生活中灵修:

    《客栈》-----鲁米

    人的一生好比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来客。

    喜乐、沮丧、卑劣、某个瞬间的觉知,

    像是意外的访客翩然到来。

    欢迎并热情招待他们每一个!

    即使是一群悲伤之徒,

    恣意破坏你的屋舍,

    搬空所有家具,

    仍然要待之以礼。

    因为他可能带来某些崭新的欢悦

    涤净你的心灵。

    无论是灰黯念头、羞愧或恶念。

    都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欢迎它们进入你的内心。

    不管来者是谁都要心存感激,

    因为每位访客

    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向导。

    鲁米出生于1207年9月30日。他父亲是一位有学识的神学家。为了躲避当时蒙古帝国的入侵,他们全家逃往麦加,在穆斯林地区几经辗转之后,最终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空雅(lia)定居。

    鲁米自幼受父亲的教育和熏陶,在伊斯兰教神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功底。父亲去世后,鲁米在1231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伊斯兰教的学者。

    将他引入神秘主义之门的人是一个名叫大不里士的沙姆士(shamsi of tabriz)的苦修僧人,鲁米27岁时与沙姆士相遇,生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用鲁米自己的话来说:“我从人类身上看到了从前认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东西”。他开始成为一位神秘主义诗人。

    八年之后,沙姆士去世。为了纪念这位挚友,鲁米创立了苏菲派的“莫拉维教派”,也即西方所熟知的“旋转的苦修僧”(wirling dervishes)。

    鲁米在生命的最后十三年中,创作了诗歌巨作——叙事诗集《玛斯那维》(mathnawi),共六卷,五万一千余行。在这部鸿篇巨制中,鲁米将苏菲教义以诗歌的形式传达出来,更易于苏菲们的理解和记忆。整部诗集都是由鲁米口述、他的学生胡珊听写而成。

    《玛斯那维》被誉为“波斯语的《古兰经》”。诗集取材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以寓言、传奇和故事的形式传达了神秘的苏菲教派的哲学和宗教思想,被誉为“知识的海洋”。

    《玛斯那维》第六卷最后一个故事,在讲述到一半时戛然而止,显然,鲁米还没有来得及讲完他的故事。

    他于1273年12月17日去世。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了苏菲们庆祝的节日,他们把这一夜称为“合一之夜”。

    鲁米在波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与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齐名,有“诗坛四柱”之称。集诗人和神秘主义者于一身的鲁米,受到过诸如黑格尔、柯勒律支、歌德、伦伯朗、教皇约翰二十二世等人的赞誉。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时代运动的发展和兴盛,西方人重又把目光投向古代、投向东方,寻求一切可能满足他们心灵渴望和精神追求的灵性源泉。在20世纪90年代,经由鲁米诗歌英译者的努力。700多年前的苏菲神秘主义诗人鲁米,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了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灵诗人(),一本收录了他代表作的英译诗集在美国销量达到50万册。他的诗歌被重新谱曲并演唱。成为进入音乐排行榜的畅销音乐。甚至苏菲们的旋转舞,也被吸收成为现代舞的舞蹈语言。

    要准确和深入理解鲁米的诗歌。就要对被称为“教中之教”的伊斯兰教神秘教派苏菲派有所了解。

    苏菲派(sufism)是伊斯兰教内部一个非主流派别。苏菲(sufis)一词的原意是指穿羊毛长袍的人,表明他们放弃物质追求,通过不断的自我净化,最终达成与造物主合一的境界。

    苏菲派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教团,教团的首领即长老。在教团内,由长老传道,指导教徒修行。鲁米所领导的莫拉维教团就是较著名的一个苏菲教团。苏菲派通过禁欲苦修、克己忍让和行善济人来进行自我修炼和净化。最终进入自我消解、非在的境界。

    苏菲派最重要的仪式称为齐克尔(zikr),是一种反覆念诵颂主经文或语句(从数百遍到十万遍不等)的仪式,往往伴随着诗歌、音乐和舞蹈一起进行。通过不断的颂主、悦耳的歌唱、婆娑的舞姿、激烈的旋转,苏菲们会慢慢进入恍惚、陶醉、出神、狂喜的状态。获得与真主合一的体验。

    苏菲派以其泛神论的神秘主义特征著称。苏菲们相信,世上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实质上是一体的;“多”只是幻,“一”才是真。而这“一”,就是真主。“多”就是真主的自现或外化。苏菲们进而相信,人可以透过精神与肉体上的修炼,直观性地参透“存在是一”的道理,并达成与真主合一的境界。

    苏菲派与正统伊斯兰教派和其他大多数宗教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与神的关系的不同。正统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中的至高神都是用来敬奉、崇拜的,人们在神的面前总会诚惶诚恐、心存敬畏。祈祷和伺奉神只是为了得到神的恩宠、宽恕和救赎。但在苏菲们看来,真主是人的本源,也是人的终极归宿,所以不但不需要畏惧,反而值得爱慕、眷恋和追求。苏菲们常常把人与神的关系比喻为爱者(lover)和被爱者(beloved)。

    苏菲们这种探求内心世界、寻求宇宙人生终极答案的精神追求,其实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活动。苏菲派基于宗教修持和神秘体验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二十一世的人们依然可以从苏菲神秘主义所提供的回答中得到某些启迪、借鉴和印证。

    而这一点恰恰解释了为何鲁米——这位十三世纪的苏菲诗人的诗歌依然能够唤起现代人的巨大共鸣。一位西方读者写道:“我很奇怪,为何数百年前的鲁米能够直指我今天的生活,他在我的精神之旅上与我对谈。”

    鲁米的诗歌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生命、死亡;对真主的爱,以及与真主合一是鲁米诗歌尤具特色的主题。爱者与被爱者是鲁米诗歌中极常出现的一对语词,他也时常把真主称作“朋友”,“国王”或“斟酒者”。但这种用诗歌语言所表达的对神、对万物之源的爱,并不会让现代人感觉无法理解和接受,即使对于一个无神论者,鲁米的诗歌也能触发和唤起他内心的某种情感体验。

    鲁米诗歌的成功在于,在他的诗歌背后,人们可以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形而上的哲思。正因为诗人有其神秘的感性体验,所以鲁米能将玄妙难言的哲理用充满灵感、形象生动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将宗教思想与诗歌的艺术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由神所代表的无限世界所激发的狂喜与激情让诗人获得了不竭的灵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无限的诗意。鲁米,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大师。

    诗歌、音乐、美酒、让人晕眩的舞蹈、爱者和被爱者,当所有这一切相聚,这注定会是一场爱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