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微历史·风雨清朝 > 第一节 天聪汗

第一节 天聪汗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微历史·风雨清朝 !

    皇太极(1592-1643)(亦作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本名之谜

    皇太极也以洪太极、黄台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出现。现代学者多认为皇太极并非其真实名字,而仅仅是其称号,来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被认为是错误的,很有可能系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

    @豪门之子

    皇太极出生时,努尔哈赤正从事统一女真的事业,以满洲部为核心,已将其周围各部统一。万历十五年(1587)在呼兰哈达山下东南建筑了费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旧老城)。皇太极就出生在这里,他家住在这一山城的最里边,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富有的大户。城外有自己的“农幕”,即农庄,家里有大量的绫罗锦缎。吃不完的鸡、鸭、鱼肉及美酒等。

    @生母叶赫纳喇氏

    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名叫孟古姐姐(或孟古哲哲),是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仰加奴)之女。杨吉爱新觉罗·皇太极盔甲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成婚,时已三十岁,新娘只有十四岁。

    @能文能武皇太极

    皇太极在母亲死后,跟随父兄,迅速成长,能文能武。满族及先世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称,皇太极向他父亲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从小就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皇太极很像他父亲,吃苦耐劳,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壮士也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如。

    @初露锋芒

    皇太极早期较大的军事行动,是对乌拉作战,他随军出征。努尔哈赤所部四出焚毁粮草,乌拉兵白天出城对垒,夜里入城固守。皇太极与其兄莽古尔泰急不可耐,想立即过河进攻。努尔哈赤对他们说,“用兵不能像你们想的那样简单,好比砍伐大树,怎么能一下子砍断?”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他们毁掉了乌拉的一些城寨,而“伐大树”之说,对皇太极后来与明朝作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献计反明

    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皇太极献上一计,他提出先打抚顺,“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大获胜利。

    @在战争中迅速成长

    天命五年六月的一天,皇太极领铁甲八千骑突袭沈阳北境,掠走一千余人。过去“遇唐人辄尽屠,今则一切不杀”,以争取民心。八月,皇太极等随努尔哈赤领兵攻掠懿路、蒲河(沈阳城东北)。明军出城反击,皇太极率精锐轻骑追杀,一直想杀入沈阳城内,被代善劝止了。第二年,二月十一日,皇太极又随父统八路大军,攻掠奉集堡(今沈阳城南苏家屯区奉集堡)。皇太极麾下精兵进至黄山,并追击明将朱万良至武靖营。

    @政治才能显露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发动了辽沈大战。皇太极率后金右翼四旗兵冲锋在前,在左翼四旗兵配合下,于辽阳城外打败明军,直追至鞍山界方返回。二十一日,经过城外城内的反复激战,后金攻取了辽阳,明朝守城的经略袁应泰**,巡按御史张铨被活捉。这位大明的忠臣不肯屈服于后金。皇太极用宋朝徽、钦二宗降金的故事进行说服,他虽然终未低头,但对皇太极却表示相当尊重。

    @夺得汗位

    经过复杂而激烈的争夺,皇太极击败代善及其他竞争者,登上汗位,皇太极登汗位的仪式于九月一日举行。彼时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及众贝勒、文武大臣聚会于朝,由皇太极领他们焚香告天,行九拜礼毕,皇太极即汗位,转过身来,诸贝勒大臣向皇太极行朝贺礼。此时皇太极三十五岁,改第二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由此也被称为天聪汗。

    @善待汉民

    皇太极了解到从前按满官品级分配被掠的汉人为奴,编庄服役,汉人常受欺凌,就改革为每个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他还禁止诸贝勒大臣属下私至汉官家勒索财物及进行骚扰。这使汉人得到安定,感到后金统治下的地方是一块“乐土”。

    @善待汉官

    汉官原从属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员病故,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皇太极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

    @善待汉儒

    “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才能智慧,谁就能战胜对手。努尔哈赤对明朝生员屠杀过多,对所谓通明者“尽行处死”,其中“隐匿得免者”约有300人,都沦为八旗包衣下的奴仆。皇太极下令对这些为奴的生员进行考试,各家主人,不得阻挠。这是后金科举考《清太宗圣训》试的开端,结果得中者共200人。他们从原来为奴的身份,尽被“拔出”,获得自由,得到奖赏。

    @重用范文程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参与军政大计。每逢议事,总问:“范章京知道吗?”遇有奏事不当之处,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大家说:“范章京也这么说。”太宗就认可。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宫里进食,看着满桌佳肴美味,想起老父亲,停箸不食。太宗明白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这桌酒席快马送到范文程家里。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清朝汉人任相之始。

    @加强集权**

    皇太极当汗以后,倾心仿照明朝大搞**集权。他上台伊始,设了八大臣管理国务,称八固山额真,在旗内总管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还负有稽察责任。固山额真的设立,削弱了诸贝勒的权力,却加强了汗权。后又废除三大贝勒“直月”制度。

    @南面独坐

    随着后金的发展,皇太极改革并完善政权机构。一是,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又挟制大贝勒代善,废除大汗同三大贝勒并坐制,改为皇太极“南面独坐”,强化君主极权;二是,创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改称理藩院),以专门处理民族事务;三是,仿效明制,设立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

    @创建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皇太极为扩大兵源,以和兵力众多的明王朝作战,又为了平衡满族八旗旗主和贝勒们的军事势力,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组成虽然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是汉军、蒙古八旗的固山额真都是由皇太极任命,不称职的可以随时撤换,这点和满洲八旗旗主世袭制不同。

    @建炮兵部队

    皇太极在经过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和北京之战三次重大失败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战败的重要原因是自己没有红衣大炮。此炮为西洋人制造,称作“红夷大炮”;满洲忌讳“夷”字而谐音为“衣”,称作红衣大炮。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后金仿制的第一批红衣大炮在沈阳造成,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从此,满洲终于有了自己制造的红衣大炮。

    @族名满洲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聪汗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

    @十二帝十三朝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天聪,另一个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现十二帝十三朝的现象。

    @“大清”的传说

    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年轻时,有一次被辽东总兵李成梁追杀。努尔哈赤骑着匹叫大青的马一直跑,不跑了多久终于把李成梁等人甩在了后边。但是突然马倒在了地上努尔哈赤也跟着摔倒在地。他跑到马跟前一看,才意识到马已活活累死了。此时,努尔哈赤悲痛万分对着马说:“大青啊!大青!等我日后得了天下我就将国号改为大清,好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屡败朝鲜

    皇太极认为要战胜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鲜,这既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不宣而战,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1636年,皇太极又以朝鲜“屡败盟誓”,“助明害我”为由,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包围南汉山城。国王李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

    @统一漠南蒙古

    对蒙古,皇太极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天聪二年,达成共同征讨林丹汗的协议。经过几次征战,林丹汗势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一万人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俘获了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统一了漠南蒙古。

    @一后四妃

    皇太极在盛京立五宫——“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分属于蒙古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皇太极娶异民族的“一后四妃”,主要是出于笼络蒙古的政治考虑。“一后四妃”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关雎宫(东宫)宸妃、麟趾宫(西宫)贵妃那木钟、衍庆宫(次东宫)淑妃巴特马·璪、永福宫(次西宫)庄妃布木布泰。

    @征抚索伦

    皇太极向北用兵,兵锋直指黑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域。崇德年间,皇太极两次发兵索伦,征讨博穆博果尔。双方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呼玛尔(今呼玛)等地遭遇,经过激战,清军获胜,但损失很大。

    @五入中原

    皇太极五次向关内用兵。第一次是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亲自带领大军,绕道蒙古地区,攻破大安口,围攻北京城;第二次是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亲统大军,蹂躏宣府、大同一带;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命多罗郡王阿济格等率军入关,到延庆,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师。第四次是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入关,兵锋直到济南。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派阿巴泰率军入关,横扫山东一带。

    @设反间计,除袁崇焕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攻而未克,不久郁郁而死。皇太极亲临战场,目睹了八旗战史上这场最惨痛的失败。父汗死了,皇太极要报仇!于是,发动了宁锦之战。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在宁远、锦州战败。宁远、宁锦两役失败,皇太极认识到:袁崇焕是他经山海关进入中原通道上的“拦路虎”。所以,皇太极用了一计:绕道山海关,攻打北京城;调动袁崇焕“勤王”,实施“反间计”,除掉袁崇焕。

    @猝然长逝

    皇太极在52岁的盛年时遽然辞世,他离世的当天,还在进行政务活动。天不假年,使他无缘端坐在紫禁城的宝座上,实现其终生为之奋斗的定鼎燕京的美梦。他死后葬在昭陵,陵前的石像中有一对石马,就是“昭陵二骏”,相传是仿照皇太极生前喜爱的坐骑——大白、小白二骏雕制的。

    @王朝奠基人

    皇太极的死,标志着大清皇朝一个朝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结。太祖、太宗两代整整60年的奋争,为后来清军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奠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