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埃兰 >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第一基地动工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第一基地动工

推荐阅读: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埃兰 !

    徐、卢、高三位工程师,跟洪森研究了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最后才把施工方案确定下来。

    一旦动工,实际上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挖坑,打桩,建模子,然后钢筋骨架撑起,水泥灰浆倒进去,剩下的就等待干燥,再进行下一轮就是了。

    目前要做的一切,都是笨活计。

    图纸多,只是结构和尺寸要求比较苛刻,对于熟手来说,图纸吃透,确定工序,然后再把好关,其实就是个堆砌的过程,没有什么难度。

    当然,也不是说什么问题都没有,小岛小岛,就是一个小字,土建要快,靠人,靠机器,这里的面积和地形限定了,这里摆不开太多的人,更不要说一个赛一个大的机器。

    所以,这速度想快,但快不了,在陆地上这些活计,尽管要求比较多,但面积不大,横竖就是七八天的样子,在岛上,预定工期就是半个月,有啥麻烦,还得延长。

    沐佑仁来这里,说是要统筹安排,实际上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福海市港口那边,现在每天要来4艘船,运送水泥灰浆木柴钢筋什么的,这里为了赶工,数处同时动工,可没有堆放的地方。

    当然,洪森对沐佑仁的贡献,肯定是视而不见的,否则嘴皮子上就败了!

    同理,魏槐也不是来玩的,不要忘记,塑钢厂当初说是一个月后就一期一阶段0个炉子可是就要试车了,洪森是必须到的,这里的事情,就得魏槐来控制。

    至于罗德,这只猴子我们就视而不见吧……

    实际上也确实是不见,游艇回来之后,洪森一通臭揍,然后就把这家伙踢回训练中心了,还在学着直升机驾驶呢,跑来凑什么热闹,当我们不会自个儿驾驶游艇吗?早点把直升机顺回来才是你的任务!

    塑钢,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多说了,过去一趟,不过是罢了,一阶段的0台炉子,是早就工艺成熟的东西,老鬼洞地下不知道冶炼了多少东西,照本宣科,说老实话,要不是洪森打算把这0台炉子的产量划拉一部分过来,还真没兴趣过去,三期以后还差不多,那时候日产0吨的炉子大概就出来了。

    洪森总共在上京呆了六天,着第一批塑钢钢板下线,通过测试,然后找到孔楠和蒋辰阳,一通威逼利诱,用帮忙测试做理由,顶着两人的黑脸和口水,扔下了厚厚一堆模具图纸,把0台炉子未来一个半月700~00吨的产量统统划拉掉之后,又回到了海牙岛。

    没办法,现在四个人都在海牙岛折腾,根本没时间自己去冶炼金属,而且数百吨的用量,就算自己去冶炼,以老鬼洞四台炉子的产量,这个时间也实在是没法接受。

    不过,回来之后,也不得安生……

    “罗工,球壳完工了。”

    “恩,完工了,你回来的正好,马上就测试了。”

    “让您来监督这东西,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都是搞天文的,什么算大材小用,你早点给我把资料准备齐了,再监督几个我也愿意。”

    “……”

    罗尚海,跟王武的工程队没有什么关系,这位是华科院天文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资深空间天文技术专家,华国数次卫星和飞船计划,都有这位的参与,目前主导着月基天文望远镜项目,据小道消息称,很可能就是下一届研究所所长。

    洪森觉着很有可能,因为这个小道消息,是从老狐狸林子明那里弄出来的,还是挺有分量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位能够接触共享服务器,上面的几位头头,都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不可靠,没点跟脚,并且有实际功底的人,是不可能接触的到的。

    ……跑题了,这位过来可是跟职位没有关系,而是……逼债来的,洪森节选天文台共享资料的时候,因为国家目前最大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就是登月,所以洪森特意节选了一些关于近地外层空间探测,以及低重力行星方面的资料,扔到了服务器里。

    所以,把狼招来了。

    谁让这些资料有用而且语焉不详呢。

    “罗工,您就是把我吃了,我也没办法啊,我放上去的资料,除了能保证来源可靠,根本连我自己都在验证阶段,您叫我到哪里去给您准备论证资料啊!”

    论证资料当然有,但再借几个胆子也不敢现在放出去啊,洪森苦着脸,对一天进行十八次的对话,郁闷且无奈。

    “那你那……唉,算了,不问你了。”

    罗尚海摸着半秃的脑门,同样的郁闷,在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虽然的很陌生,而且艰难,但直觉和扎实的学识,都告诉自己说,这些东西的绝对不是胡诌,绝对是宝贝。但,接触的同时也警告说,有事可以过去问,但不要追问来源。

    这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国与国之间,这种“技术交流”并不罕见,当然不允许追问来源。

    但这次不同,罗尚海敢拿脑袋担保,这些玩意,绝对不可能是从哪个国家“交流”来的,跟有着深厚技术底蕴,以及航天经验的米国等发达国家的顶级科学家相比,自己在视野上,学识上,可能确实有些不如,但这不是不可以跨越的,中间缺的只是足够的数据分析。

    可手头这些资料,一大半根本不懂,研究只能连猜带蒙,如果说这些是“交流”来的,那简直是蔑视罗尚海的人生。

    单单就是猜出来蒙出来的部分,已经把现有的不少猜想和结论给推翻了,其中有很多还是世界公认的定理,如果是胡诌狡辩,倒也罢了,但资料里的一个个数据,一个个结论,都有着翔实的推导论证,根本不容人置疑。

    要说有人已经研究到这样的程度了,罗尚海觉着,自己可以跳楼了,几十年都活狗身上了。

    为什么就是不能问问来源呢?罗尚海有种咬人的冲动……洪森背后发寒,暗暗的挪开了几步。

    悬吊在墙边的安全按钮按下,嗡嗡声响起,电动机开始旋转,花瓣式的球壳缓慢向内合拢,阳光被遮蔽,一片漆黑,很快灯光亮起。

    “合拢没问题。”罗尚海说道,然后拿起手中的对讲机,“天顶楔形槽闭合度如何,有没有刮丝现象?”

    “正常,完全达到预计效果,没有剐蹭痕迹。”很快对讲机中传来回答。

    “折角通道,重点查一下水密槽有问题没有?”

    “折角通道已经密封,十四道水密槽全部结合正常。”

    “液压杆套筒……”

    一连串的命令下去,有条不紊,反馈的信息,洪森在边上听得很满意,到底是有丰富经验的人,设想非常的周到,大体设计自己没问题,但是细节上的把握,这差的就有些远了。

    天顶再次落下,阳光重新照射进光学望远镜的球壳中,然后又是一番的询问和调整。

    发现了几个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当时间走到下午三点时,一切完成。

    “行了,胖子,全程你都着呢,签个字吧。”罗尚海最后询问一遍之后,把手中的验收单递给了洪森。

    “ok,没问题。”洪森很爽快的签好字,光学望远镜罩壳施工算是完成了。

    “你们里面的镜子,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动工?”

    “那个还不知道,镜片还没加工好,而且,我打算制造激光脉冲反射镜,镜架的设计,还是个问题来着。”

    “你要造那个?有把握?”罗尚海一惊,洪森说的激光脉冲反射镜,在资料里有,也认真过,是列出的几种光学望远镜中,近距离观测最优秀的一个,但问题之多同样优秀,在所有能懂的资料里,其制造难度不说首屈一指也是位列前茅,甚至于,罗尚海对于其中有些器件,现有科技能不能制造,都持怀疑的态度。

    “哪来的把握,反正那几个望远镜,哪个都不好造,干脆选个难的,不成也能积累经验了。”洪森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笑笑说道:“我相信总能弄出来的,嘿嘿,大不了精度差点,原版不行,咱山寨还不行吗!”

    “好吧,反正你小子钱多,慢慢烧吧。”罗尚海摇摇头,这人不差钱,没法比啊,然后指着山腰一大片平地,问道:“射电望远镜你打算怎么弄,我对这个没研究,要不要我给你找个专家过来。”

    “不用了,这个实际上是深空镜像阵列的试验品,跟射电望远镜差不多,但跟真正的射电望远镜又有不少区别,知道人多了不好解释。”洪森回头半山平台上,已经挖掘出的巨大碗状空间,说道。

    “深空镜像阵列?呵呵,你真敢想!”罗尚海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一种宇宙背景波的探测装置,同射电望远镜非常的近似,同样是资料里的东西,属于得懂的那部分,而且相对于其他的资料,这部分相当的完善,不宜有他,问道:“那好吧,不过,深空镜像阵列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能满足吗?”

    “我跟计算机研究所的林所长订了一台巨型机,如果还不行,那也只好暂时放弃了,等以后计算机技术再上个台阶再说了。”洪森半真半假的说道。

    “巨型机……你还真肯投入。”罗尚海摇摇头,然后回头花瓣状的望远镜罩壳,深吸了一口气,问道:“你那个望远镜将来的设计建设资料,能不能也共享一下?”

    “这方面,我们本来就没打算赚钱,反正,这也是技术积累,迟早能用到。”洪森笑笑,“至于激光脉冲反射镜,那个本来就是要共享的,这是协议不是吗?”

    “对,这是协议。”

    …………

    罗尚海走了,带着一个承诺,以及半箱子资料,还有洪森的郁闷。

    洪森到最后才明白过来,这老头,敢情是心里不踏实,过来敲个钉子,拐拐角的。不过,也多亏如此,否则光学镜的罩壳,施工怕是还有些波折,现在一切顺利。

    同时,投桃报李,罗尚海走的时候给海市华科院分院打了个电话,那边数年前曾建造了一个亚洲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虽然跟洪森要建立的并不怎么搭边,但在建设上的一些注意问题是相通的,空运过来了一些资料,让洪森完善了不少细节,对此也相当满意。

    整整大半个月,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岛上的土建工程,凡是可以假手于人的,算是都完成了,剩下的,都得自己来,不敢再让人知道了。

    现在的小岛,跟洪森初来时,判若两人。

    整个小岛划分为了三层,最高的就是光学望远镜平台,一个圆滚滚的巨大花瓣罩壳,中间就是射电望远镜所处的位置,当然,目前还是一个钢筋水泥浇筑出来的大坑,还没有构建完成,第三层,就是略高于海平面的一层,半个小岛被挖平了。

    现在在这个三层平台上,有一个巨大的通道,三米高四米宽,走进去,就是一个一体式的巨大钢筋混凝土房子,百余米宽,两百余米深,两三万平方米的面积,四面还有十余根通道通向四面八方。

    这里是原本的地下一层,本打算作为地下室,用大型升降机与地面相连,这样也可以防止风暴来临时,海潮上涨,海水灌入,但后来罗德认为,用升降机万一故障就麻烦了,如果打算防止海水灌入,建一个密封大门好了,就算是有问题,也可以手动关门,洪森觉着有理,于是就干脆把小半个小岛挖空了,反正背面就是深海,土石方直接扔下去,方便无比,三台怪手一起动工,两天就完成了。

    除了这三层之外,港口是变化最大的,供游艇避风的船坞已经修建完毕,最大的变化不是这个,而是沐佑仁在洪森形象的描绘了一下一半沙滩一半港口的坑爹景观之后,黑着脸决定放弃运海砂过来的想法,改在浅滩上建设了一道防潮海堤,把整个海港护在了内部,加强了防风防潮的能力。

    正好,挖出来的土石方没地方放,要扔到海里,最后干脆全扔这里了,不过,这道海堤的修建,也让整个工程的竣工日拖后了不少时间,这是最后的一项工程。

    然后又花了三天,把事先从各地订购的花草树木,或铺设或栽种到特意留出来的绿化带上,把施工破坏掉的绿化重新恢复起来,等到扎根之后,这里又是郁郁葱葱。

    现在的小岛,如果在远处,也算是似模似样了。

    “啊,我们的第一基地,总算是有点样子了!”送走了最后一批工人,沐佑仁站在码头上,用力伸了个懒腰。

    “哦,还有地下二三层没修呢!”洪森着沐佑仁。

    “恩,还有老鬼洞的设备,也得搬过来。”魏槐翻翻手上的笔记本。

    “靠,死胖子,鬼鬼,你们两个拆台是不是!”

    “事实!”

    ——————————————————————————

    哥们们,发个书评吧,把自个的倒霉事儿亮亮,让咱也心理好受些。

    前天出差,结果车上想码几个字,谁曾想,车子一个急停,电脑摔了。

    狗日的,显示屏碎了,想配得花600大元,最郁闷的是,硬盘彻底没法启动了,老子半年多的努力,现在得从起点上拉回来,真想再摔一次。

    哥们们,求安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