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铁幕1925 > 二四二章 风云上海滩(35)

二四二章 风云上海滩(35)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铁幕1925 !

    在吴安平将手伸向上海之前,上海虽乱却主要集中在国共纠纷及**领导的冲击租界运动,但当吴安平介入上海之后,上海短时间内迭逢乱事,这番乱上加乱,便使得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国共纠纷及租界事件上转移了开来

    “夜刺案”刚出,还算一件大事,但等“白俄大劫案”再出来,便再无人去炒“夜刺案”的冷饭,而是人心惶惶,生恐自家在各大银行遭遇的这轮危机遭受损失

    这当中,还发生了“反苏大游行”、“白俄斗红俄”、“银洋汇浦东”、“沪上大招工”等事,如果将蒋介石的清党改策、婉拒财阀及三鑫公司经营转向西方、黑水安全咨询公司成立等都计算在内,便能想象不到半月时间,这上海滩究竟发生了多少大事

    有这么多事发生,又如何能不乱上加乱?

    这些事都直接或间接与吴安平相关,而且无论哪件事影响都很大,但从吴安平的角度及层次看,他实际只要把握住事情发展的脉络就行,无需具体了解多的细节,因此并未产生风云激荡之感当然,与吴安平的其他重大计划相比,上海发生的这些事,确实也算不上什么风云大事就是了

    对吴安平来说是这样,对其他人却不是

    “夜刺案”的影响主要在帮会界,虽有五十一人丧命,便放到整个上海来说,仍是一件小事而且,张树声挟西北之实力声势进入上海,他虽直承自己便是“夜刺案”的元凶,并枪杀了小八股党顾泉庚,但三大亨照样忍气吞声不敢追究,甚至当黄金荣这位租界华人督察长不慎在金九龄等下属面前走漏口风之后,租界巡捕房也没有传出拘捕张树声的风声

    虽有五十一条人命,但这些人死就死了,也无人给他们喊冤,相反倒有无数人叫好,既然追查不下去,民众自然就失了继续议论的兴致

    相比“夜刺案”,实际“白俄大劫案”的影响要大得多十七家银行金库遭劫,损失高达三亿银元,这三亿银元当然不是银行自身的资财,而是无数大小储户的储蓄资金,一旦银行倒闭,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失去自己的积蓄

    案发之后,挤兑风潮自然产生,但吴安平的目标选得很好,是上海最大的几家银行,这些银行虽损失过大,难以支撑在上海的经营,但对其总行来说,这些损失却还能承受,几经腾挪资金,终于挺了过来

    上海再乱,也是国际性都市,没有哪家银行想放弃在此地的经营,况且就算银行想赖,有些身份极高的储户,他们也未必惹得起或愿意惹,自然只好打落牙齿往自家肚里咽,钱等慢慢再赚就是要不是有这点顾虑,这十七家在上海的银行,或许就当真宣布倒闭了,毕竟遭劫是案件,他们总有借口推托

    如果仔细计算,吴安平在此事上遭的诅咒,或许比他劫来的钱财还多,但诅咒毕竟不疼不痒,吴安平既然当了大盗,便不会在意这些实际上,先前他已经被荷兰人诅咒过,英国人、印度人也咬牙切齿诅咒过他,但这样的诅咒越多,西北的实力就越大,相对吴安平自然也就越高兴

    张树声、马英图这边,在“夜刺案”之后,实际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一直在忙碌整合“忠义社”,至于“黑水安全咨询公司”,则还来得及规划将来的发展道路发动“反苏大游行”,虽也算一件大事,但因为有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顾竹轩四家联合,并有国民党方面暗助,其实一点也算不上困难,除了帮会搞这一套,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外,其他都很顺利

    两人还肩负着阻止帮会势力介入“清党”的使命,这里的“阻止”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能介入”,而是指有度有限,不能越俎代庖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及其控制的小八股党是介入“清党”的急先锋,虽然张树声背靠西北,其他人并不愿招惹,但要说其会完全按照西北的意思行事,实际也不现实正因为如此,张树声、马英图最初认为完成使命,会遭遇许多困难,但国民党右派及蒋介石的态度一转变,这桩任务反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根本不用他们再多操心

    清党已势在必行,对蒋介石等右派来说,这是牵扯到国民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并非纯为争权及私仇吴安平因受固有历史进程的影响太深,并未意识到在军政时局骤变之下,其实蒋介石已非必然之**领袖,仍一意要与之联合,虽看似施加诸多威胁,实际结果却是增加了蒋介石的影响力这方面,蒋介石远比吴安平及夏听白认识深刻

    此时,论政治影响力,汪精卫并不弱于蒋介石,只是因为没有嫡系军队支撑,才使许多人看好蒋总司令,而非汪主席此后,蒋介石能力压汪精卫及其他政敌,成为集党政军权力为一身的**者,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背后有江浙财阀及黄埔系军队的支持但是后来又爆发过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地位仍不稳固

    大**失败后,汪精卫曾视冯玉祥的西北军,为对抗蒋介石的一大王牌,当时是被蒋介石大撒金元瓦解,笼络住了冯玉祥目前,冯玉祥虽在武汉,但已失去军队,再不可能被当做救命稻草,而吴安平虽取代冯玉祥占据了大西北,军事力量较西北军强大,但因其坚决反苏,在武汉国民政fu内部,也难以协调出与之联合的统一政治立场

    武汉政局,**及国民党左派居于主导,而这些左翼派别,又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所以即便先有于右任后有冯玉祥,为吴安平大肆鼓吹,武汉至始至终也未拿出一个对西北的决议案,反因此纷争不断,凝聚力大大降低

    上海“四·一二事件”之后,紧接着就是武汉的“七·一五事件”,汪精卫跟随蒋介石的步伐,同样发起了“清党”行动,与**及苏联做了切割实际到那时,武汉方面必然会寻求西北的支持,但可惜的是,吴安平早认定蒋介石为对话者,不可能再对汪精卫也同样对待

    另外,再往远了说,吴安平其实已将两湖及江西看做**的势力范围,非但不会挽救汪精卫的武汉政fu,还会进一步推波助澜,帮助**在这三省站稳脚跟

    江西是红军崛起之地,湖南、湖北两省则在南京政fu成立后,又历经湘桂战争、蒋桂战争,才彻底被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政fu控制历史上,湘鄂赣三省要到一九三零之后,南京政fu才算正式驱除地方派系,将之纳入中央管理

    但现在看,历史已经改变

    明年,吴安平就将发动北伐,扫清奉系及驱除日本之势力,统一北中国,继而再过一年,便会挑起对苏战争,如果一切顺利,到一九三零年底,对苏战争便会结束西北如能在对日局部战争及对苏全面战争中获胜,自会一扫中国百年之耻辱,令无数国人振奋届时解放军拓疆万里,军力无双,有西北在前,蒋介石还有心思去调动大军围剿**吗?

    其实,吴安平若有意插手,湘桂战争、蒋桂战争等都不太可能发生,甚至只要他表明对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就不可能在李宗仁、何应钦等实力派的胁迫下通电下野,另外,他如果立意反蒋,则蒋介石下台后,即便因与宋家联姻,重获江浙财阀鼎力支持,也不太可能再有重上台的机会

    吴安平不比冯玉祥,解放军的兵力多、训练好、装备精良、钱粮充沛,实力足以影响北洋军与北伐军及**军内部派系间的军事平衡他支持哪一方,哪一方自然在对抗中全面占优,而另一方则将根本没有翻覆之力可以这样说,西北始终是最重的一颗砝码,无论放在天平哪一端,破坏平衡都绰绰有余

    在其他人看来,可惜的是,吴安平竟认准了蒋介石;不过对吴安平来说,这又不算可惜,因为蒋介石的政治能力,确实强于大多数人

    应该说,蒋介石对西北军政实力的认识,比吴安平等人西北最高层都要清楚虽然西北的一切如云山雾罩,即便蒋百里也看不透彻摸不清楚,但仅暴露在外的一小部分,已足以影响到民国的政治走向,进而影响到中国的未来

    有实力是一回事,如何运用实力又是另一回事,吴安平实力足够,但运用却不足,蒋介石则不同,他的资历在国民党算是很浅,却能有如今的地位,自是极尽机谋权变之能事所谓的机谋权变,实际就是指对自身实力的运用蒋介石迭经波折,分外努力,始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吴安平看不到的,他却因实力一直不足,看得分外清楚

    如果蒋介石拥有类似西北这样强大的实力,稍经合纵连横,便能登顶中国第一人宝座,且地位无比巩固,成绩之大远孙中山几十年努力吴安平这方面就不行,他始终以为自己的实力虽强但还稍差,因而仍打算继续积蓄,不动则已,一动则四方慑服,直至能石破天惊才算罢休

    这就如同资金不足的公司要扩张,可选择上市融资借他人之财行事,也可选择继续自行积累至足够的力量从对自身实力的利用来说,自然选择上市融资这条路的利用率高,走得也会快,但蒋介石在交易所干过,擅长以小搏大以大吃小,而吴安平本质上却还是个农村学生,虽有穿梭后世的经历,但方方面面的考虑却仍不到很全面

    在西北,蒋百里是军事大家,他自然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但吴安平因不能显露太多类似“先知”的本领,许多事便不跟蒋百里商量,因此蒋百里自然也帮不到他什么忙

    若非蒋介石思虑过多,岂是吴安平一封信便能说服?当然,蒋介石也并不知道,他对吴安平的揣测其实有许多误差,他若是直接拒绝,吴安平还真就没辙

    在吴安平看来,若支持武汉方面,便相当于要支持汪精卫,而汪精卫此人在历史上,非但曾继蒋介石之后“清党”,喊出“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的血腥口号,还曾投日叛国当过汉奸,此时虽一切还未发生,但不到万不得已,吴安平还真不愿表态支持他虽说将汪精卫拉下马,也是一条出路,但可惜的是,西北实力再强也做不到这点

    “清党”是必行,但蒋介石虽答应会改变手腕,却仍不可能完全按照吴安平的意思来

    吴安平其实只是想少些血腥,但在蒋介石看来,他却是想改变及确定**在“清党”之后的政治身份原本“清党”之后,国民党右派是要给**打一个“叛党”标签,但蒋介石揣测,吴安平是想届时**仍能以“在野党”面目出现,这就意味着蒋介石期待的“党国”虽然形成,但**的存在却仍合国民政fu的“法”

    目前,因西北又整出一个民党,而且有强大经济及军事实力支撑,若双方联合,“党国”便不成“党国”,即便保留**的“合法”地位,其实也无大碍但蒋介石却认为,单就党派来说,民党还稚嫩,还有机会将其吸收瓦解,**却不同,国民党非但无法对其施加有效影响,还正不断受其影响,自然不能与民党一体视之

    是以,蒋介石仍要把**打为“叛党”

    他认为这是对西北压力的某种反抗,其实却不知吴安平非但没这个意思,也根本没想到那么远不过,蒋介石这样做,倒是使历史某种程度上仍停留在老路,使接下来红军、根据地、苏区都不可避免将会出现而他认为那种吴安平的意思,虽确实已偏离此时吴安平的本意,却又符合吴安平长期的政治意图,这对对错错,倒当真有些难辨了

    蒋介石确实改了“清党”计划,但改变只是手段,套路却还是那种套路,仍将利用青洪帮做先锋,然后军队才以“戡乱”名义出面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见这摊浑水越搅越大,自然想退出,不过他们得罪不起西北,同样也得罪不起蒋介石,硬着头皮将杨虎、陈群传达的指示,跟张树声通报一声,见张树声没表示意见,这才算松了一口大气

    张树声自然请示了吴安平,吴安平见国民党右派的命令中,没出现“处决”字样,而只是说“协助羁押”及“驱逐”,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发回电报令张树声只是注意观察,却不用再插手了

    吴安平以为事情已经做成,但蒋介石却不愿他轻松蒋介石已和李宗仁、白崇禧等议定,此番上海事了,便要将在押之共党全部解往西北,看吴安平如何处置这样做,吴安平当找不到理由拒绝,而且他们也会提出先决条件,即无论西北如何处置,国民党方面都无异议,要杀要放全凭吴安平一句话,但唯一要求是,不能让这些人离开西北

    蒋介石是想给吴安平找麻烦,而且在吴安平来说,这也确实会是一个**烦需知蒋介石并非只是将上海抓获的**员送去西北,其余诸省的“清党成绩”,也会陆续送往西北,只要想想这些人并非只有**,连同有**嫌疑的也在内,就知肯定要过万人,甚至达到几万人之多

    既然吴安平不愿国民党放手杀,那他就有责任将这“包袱”接过去,而将这些**送走后,蒋介石这边反轻松许多说到底,能不开杀戒,谁都不愿大开杀戒,毕竟领袖也要讲究一个声望,再有理由,一身血腥也总会影响国人的看法,将会打击到自身的声望

    当然,蒋介石最主要不是想“甩包袱”,而是要让吴安平见识一下**的“威力”,他绝不相信吴安平能与**相处无间要知道,吴安平与**之间,最起码有三重对立:不用说,首先是阶级之对立;其次,双方对苏联的立场也无法协调;再次,当前**推行的工会及农会政策,对经济伤害很大,这应该也是西北无法容忍的

    西北目前只有几十个**员,吴安平施行包容措施自然很顺利,若给他送去数千乃至上万,他还有可能再站着说话不腰疼,以然的姿态,从旁对国民党的“清党”做法指手划脚吗?

    蒋介石决不信双方吴安平能做好这件事